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欢迎光临黑暗的沉思!

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--顾城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青城访道  

2008-02-01 21:24:30|  分类: 散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 习惯了电视的无聊、热闹与打打杀杀,陡然看到《一轮明月--李叔同》这部电影,一时还有些不习惯。娱乐得空洞之后,再去看一部严肃的片子,有点考验耐性。好在李叔同是令我相当钦敬的人物,所以我还是坚持看完了,而且看得很认真。李叔同出家前对夫人说:有了爱情,心中还是有渴望。说明爱情还是没有达到他心中的满足,最终他选择了出家。要读懂李叔同,远非看一次电影就能达到。要读懂弘一法师,远非看一次法师的传记那么简单。在忙碌、浮躁的年代,要得到心灵的宁静,也是那样艰难。于是,我又想起自己的三次青城之旅。

    第一次去青城,是在一九八六年春,那时我上高二。班上组织我们去青城山。在青城山景区门口我们走错了道,上了旁边的小山。那天天气晴朗而温和,因为是春季,满山都是野花,更助长了我们的愉悦。我们见到了一个采蕨菜的本地人,于是一边爬山一边与他聊天。从他那里我们才知道走错了道,这样,我们已经耽搁了二三个小时。重新回到大门,一路飞奔上山,终因回去的时刻快到了,我们只得恨恨而返。山门外的景色都已经令我们如此流连忘返,山里的景色,该更有吸引力了吧?

    第二次去青城,是一九八八年夏,我高中毕业。我与表弟一起,几乎也是一路奔跑着上山,又一路奔跑着下山。下山时,经常因速度太快而不得不向大树奔去,以便能减减速。中间在山上吃过午饭。现在对那次上青城山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。只记得一路都是道观,对道士感到好奇,尤其是年轻的道姑挽着高髻,有一种古典美。也许我们过于展示自己的体力,现在能够唤起记忆的,仅剩下了一张在呼应亭照的合影。

    就这样,第一次是因为走错道,第二次是因为太年轻不懂事,进了山门,我还是与道无缘。

    第三次去青城,是二〇〇六年秋。那是一个阴沉的天气,微微有些凉。长时间的上班、加班,我觉得很累、很倦了,压抑的环境让我心情也觉得压抑。于是我想休息几天。当我把想独自去青城山住几天的消息告诉家人时,她们一脸的惊讶,仿佛我受了什么刺激。其实,我选择青城山的道理很简单,一是近;二是青城山有“天下幽”的名,我想去体会一下幽趣;三是老、庄的文章对我还是有相当的影响,我想去看看、感觉一下这个以老子为教主、庄子为真人的道教究竟是什么样的。

    上山的路上行人稀少,像我这样独行的,更是没有。我正好信步而前。长时间没有运动了,已经明显感觉得出登山 比较累。小雨过后的石阶上,仍有残留的雨水,但山却更见苍翠。山路曲折而上,在不知不觉之中,我过了天师洞。大概在下午三点左右,来到了上清宫。今天,我就打算住在这里。登记好住宿,我便随地闲逛。上清宫基本处于青城山景区的高处,离这里不远,就是景区的最高处呼应亭了。门上有“上清宫”三个大字,是标准的楷书,蒋中正手书。两边是于右任所撰对联:“于今百草承元化,自古名山待圣人。”上清宫门前,有一片空地,稀疏地长了几棵大树。上清宫里的布局与其他道观没什么两样,也许是因为我对建筑、美术不感兴趣吧,感觉不出来差异。这里的建筑依山而建,从小往上看,错落有致。时值旅游淡季,游客稀少,宫里清幽。在闲逛时,一副对联吸引了我:“事在人为,休言万般皆是命;境由心造,退后一步自然宽。”细品对联的意思,感觉很有深味,感触益深。看着离吃饭的时间还早,我继续登山,往呼应亭方向而去。

    一条蜿蜒的石径在静静的林间穿过,栖鸟在枝上小声地啾啾鸣叫。在我原来的印象中,这里离呼应亭应该比较远,走过之后才发现不到十分钟路程。呼应亭原是一片空地,往下俯瞰,是一条山谷。现已修了建筑,只有几个道士在这里看守庭院。我发现自己已无在呼应亭登高一呼的心境与兴趣。在这里坐了一会儿,我感到索然无味,仍旧回到上清宫。晚饭后,我坐在门前,看着外面。夜色苍茫,远山被一带雾气缠绕,又被暮色渐渐吞没。突然,我看到院里树上又几只松鼠在跳跃、奔跑。这些小巧的精灵,在夜幕下,沿着一株树爬上去,又从枝条跳到另一株树上。它们也开始用餐了,虽然看不清在吃什么。我看得入了神。夜深了,四周一片静谧,唯有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吟唱、秋风在树梢上跳跃。

    我觉感到了深深的凉意。从沉寂中回过神,总有一种无法释怀、一种怅然。

   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,我又前往呼应亭。同样的小径,空气清澈而微凉。林间不停传来极短促的单音:“吱”。我停下脚步仰望树上,终于看清了,原来是一只只松鼠。这短促的单音原来就是它们发出的。小路上也有松鼠洒落的果实,有榛子,也有松果。这些可爱的小生灵,在林间自由自在地跳跃、觅食,让我顿生羡意。虽然,在道观里我还是没有找到“道”,但在这清晨,这林间,却真正体会到了幽趣。

    从呼应亭回来,我在上清宫吃早饭。观里熬了花生粥,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清香,令我食欲大增。早饭后,我不得不下山了。本想在山上住几天,但因要开会而作罢。于是我心里仍觉烦乱。

    下山后,我发现天竟然晴了。

    尘世的烦恼还得在尘世中解脱,现实的快乐还得在现实中寻觅。三次上青城,我仍然不能明道:前两次是因为年少无知、后一次是因为俗念太重。现实,总让人觉得沉重。正如李叔同,在尘世中,心里总充满了渴望。要获得心灵的宁静,看来我还差得远。也许今后我还会去青城山。但道,究竟在哪里呢?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8)| 评论(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